全国最大单体铁路物流中心长啥样? |
2025-8-5 |
全国最大单体铁路物流中心长啥样?
铁四院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盛夏时节,鹏城热土,吊臂挥舞、弧光交织。深圳平湖南铁路货场腹地,一座"钢铁森林"正加速成形——由铁四院牵头设计的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综合物流枢纽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铁路货场地面工程全面铺开,上盖工程钢结构骨架凌空舒展。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作为全国首座铁路货场上盖开发的“公、铁、海”多式联运中心,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是“湾区号”中欧班列(深圳)的始发枢纽,也是路地合作的标杆和全路现代化物流典范。历经多年精心设计规划建设,正以“公铁海”多式联运超级枢纽的姿态崛起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为大湾区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架起高效通道。
国际门户
高能级高效率高标准智慧枢纽
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项目地处深圳“几何中心”,衔接广深铁路、平湖南编组站以及平南、平盐两条海铁联运通道,机荷高速、水官高速以及丹平快速路环绕。
枢纽面向多元商贸物流及大湾区产业流通市场,提供高标仓、集拼分拨、城市配送、跨境电商、现代冷库、智慧仓等复合业态,并依托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班列及国内铁路货运班列,打造运贸配一体的流通基地,形成集“公铁海多式联运、区域分拨配送、集拼仓配、智慧物流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物流枢纽。
创新理念
传统铁路货场立体空间革命
为提高土地集约化开发,实现多式联运高效衔接,平湖南铁路货场在全国首创提出一体化立体开发理念,采用“铁路货运场站上盖立体复合开发”模式,将传统型铁路货场形式升级为“地面铁路货运+空中智慧仓储”的现代物流枢纽新形态,以扁平化铁路物流场域为基底,高空向上拓展55米,垂直打造集智慧到发、仓储、分拨、转运、配送、商贸等于一体的立体物流城。
地面层保留铁路国际国内集装箱、快运及商品车班列运输、装卸、存储等功能;上盖11栋4层物流高标仓,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通过4座运输盘道、7条运输通道以及垂直提升设备建立“多层立体交通网络”,达成仓储与转运无缝衔接和人、货、车立体分流,实现 “立体化、垂直化、集约化、高效化” 设计理念,为其他城市和铁路货场提供破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与物流效率提升矛盾的“深圳样板”。
这一突破性设计通过85万平方米上盖智能仓储区的建设,将可用仓储面积由原来的12.3万平方米增加至约70万平方米,不仅集约节约土地42%(约500余亩),更是实现了“铁路货场+城市物流枢纽”的功能融合。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高达111万平方米,预计2035年货物吞吐量达3000万吨,可降低区域物流成本20%,整体物流时效可缩短30%。
战略布局
锚定物流发展新高地
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各大工业及物流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生鲜冷链等产业发达,新兴工业产品、集装箱、高铁快运等外运需求越来越大。该项目将发挥基础设施物流强大的底盘作用,促进铁路货运班列跨越式发展,联动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西部地区等主要经济圈,加快国际、国内货运大流通。
冷链物流:规划3栋4层冷库,总仓储面积约12.7万平方米,每栋冷库的设计库容约5万吨,结构形式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结构。冷库采用“多层并排式”布局方案,单位面积存储优势明显,节省占地面积,有利于制冷设备集中布置,减少输送和设备管道长度。
高铁物流:平湖南作为枢纽内东部高铁快运节点,结合高铁快运发展新趋势,依托联通杭深铁路、广深铁路优势,盖下预留开行高铁快运条件,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可以实现高铁快运的装卸和运输,形成简约、便捷、高效、优质的铁路“普快并举,干支衔接”的运输系统。
智能物流:规划智慧仓库配备自动化立体货架、AGV搬运机器人及智能分拣系统等,动态优化仓储、运输、配送全链条,可实现货物出入库效率提升200%,差错率控制在0.01%以内。
低碳环保
实现绿色物流
建设现场
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城市中的稀缺资源-盖上物流仓库的超大规模的屋顶空间,设置商品车整车停车场,并于其上部设置光伏车棚,打造出商品车铁路运输基地的同时,也发展出城市市区内的绿色能源“诺亚方舟”。
光伏车棚将太阳能光伏板与屋顶停车场相结合,通过绿色低碳设计,实现空间的多重利用;同时设置储能设施,实现光储充一体化,光伏年发电量约占建筑设计年用电量的34%,每年间接减少碳排放量约2万吨。
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建成后,将为深圳及周边地区提供快速便捷的货物运输平台,促进区域内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港口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将通过充分发挥枢纽复合物流功能,提供强大的一体化智慧联运与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对深圳充分发挥国家和区域重点中心城市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全国最大单体铁路物流中心长啥样?》 |